最爱清秋甜芦黍
苏轼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金秋时节,清风舞动,我最先记起的却是故乡的甜芦黍。在遥远的记忆里,田野的甜芦黍已经熟透,青翠的茎干直立挺拔,蜡质的枝叶随风摇曳,黑红色的穗子沉甸甸挂在枝头,啊,那成片成片的甜芦黍就如同青绿的纱帐,笼罩着清秋的田园之梦……
甜芦黍,也俗称甜芦穄,学名叫糖高粱,它的长相和甘蔗很相似。小时候,我总是分不清楚这些田野里的作物。当母亲说要“拔芦穄去”时,我就穿着凉鞋,小脚飞快地跟母亲来到田地里,听母亲做着指点。慢慢地,我终于识别出了这比甘蔗细,比玉米高的植物。还能区别出青壳、黄壳、黑穗、红穗等不同品种的甜芦黍。当我和母亲拖着一捆芦黍来到院子,扯去一片片枝叶,用刀把它的茎干切成匀称的几段,剥去外壳,用水把它冲洗得青翠欲滴,我们就可以在院子里享用它甘甜的美味了。
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黄昏时分,和邻居的大人小孩聚集一起,坐在木制的长凳或竹椅上,摇着蒲扇,嚼着一节节的甜芦黍。大人说着村里的闲话,小孩数着天上的星星。母亲把最甜最松的芦黍肉段塞到我嘴里,而把相对较硬较细的梢头留给她自己吃。母亲说:“这芦穄里全是葡萄糖,营养可丰富呢!”读过书的邻居大伯朗声接口道:“这芦穄生津止渴,清凉通气,有很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小孩吃了长身体。”我听了,虽不懂什么碳水化合物等词语,但知道大人要我多吃点,我就狠命地再咬一大口,小嘴巴鼓得满满的,甜蜜的汁液瞬间流淌入心田。母亲看在一旁,质朴地笑了。这些都是她亲手种植的芦黍啊,她用它的汁水哺育了我的成长,其中也寄托着她同样甜蜜的希望。
后来,我渐渐长大,自己也学会到地里拔芦黍,学着用手剥芦黍的皮。但母亲总是担心我会弄破了手。那芦黍的皮实在锋利,有一次,我不小心划破手时,母亲却不慌不忙地用食指轻轻在芦黍皮上一抹,把一层白色的粉末涂在我流血的伤口上。令我惊讶的是,一会儿时间,伤口马上就不痛也不出血了。我觉得那芦黍可真是神奇,它在割伤你的同时又能治愈你,其中蕴含着多少奇异的作用啊。
收获下来的芦黍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它的穗可以做笤帚。不听话的乡村孩子会常常受到父母的笤帚侍侯。当孩子一边在院子里嚼着甜芦黍,一边拎着只用芦黍皮做成的灯笼,一边闯了调皮的祸,小屁股被芦穗制成的笤帚追打,回想这情景,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它混杂在淳朴芳香的童年记忆中,自有一种别样的人生况味。
啊,又是一个秋风舞动的收获季节,我该忆起的就是这青翠的甜芦黍。它依然在远方的田野里直立挺拔。那黑红色的穗子已经熟透,随风摆动的蜡质长叶啊,鸣奏着秋天最嘹亮的琴音。啊,我故乡的甜芦黍,青纱帐般浓郁的田园之梦,它浸润着土壤的芳香,甜蜜的汁液在阳光里尽情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