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种幸福
中秋节后两天,有朋友约我咖啡馆喝茶。数月未见面了,我也正想约他聊聊,但咖啡馆环境逼仄,我提议到宏泰园钓鱼,他欣然同意。约定下午一点到宏泰园,他提前到了。进得园内,见亭榭布列,水波清澈,环境幽静,他十分高兴。太阳有点狠,我俩就在大大的遮阳伞下坐钓,却总不见鱼儿咬钩。四点左右,收竿。我们两人就在园内的新大唐饭店就餐。点了3个菜,约半时许,菜齐,正举箸开吃,朋友手机铃响,是他夫人来电,说老爸快不行了,赶紧回家。他说我们菜都上了,吃了再回吧。那边说不成,快回!朋友知道情况不妙,向我道了歉,回头就返家了。
我只得独自一人吃了。
第二天七点五十八分,我问朋友:“你爸怎么样了?”
朋友回信:“赵哥,96岁的老爸昨天下午6点钟与世长辞了。”
我回他:“顺变节哀,他是寿终正寝了!”
他回:“对呀!他其实很幸福。开始觉得呼吸吃力,渐渐失去知觉,不一会没了呼吸。”
“死得太幸福了。”
“赵哥说得太对了!能活96岁是幸福,能这样无忧无虑地上天堂更幸福了!”
“我微信上题词就是慢慢地老去,快快地死去。我向往的就是你老爸这样的生存状态!”
“讲得太正确了。我老爸哪里是死,是熟睡了。”
关于生与死、关于幸福,我和朋友的观点完全一致。
过了20多天,我陪上海某报一位编辑到嘉定生态桂花园一游。她对桂花园的景致赞不绝口,同时她说还要写写关于我微信上题词的“慢慢地老去,快快地死去”的文章,她认同我的生活理念,活要活得潇洒,死要死得洒脱。
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的创造,而是我抄袭来的。记得中央电视台做过一档关于幸福的热门话题,都是随机采访的,当记者采访到73岁的骑游队老队员时,问他“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老人思索了片刻,便说“慢慢地老去,快快地死去。”
经典。
都说:长病无孝子。这话绝对了,但不无道理。
长病者自己苦。吃喝拉撒都难以自理了,何谈生活质量?而求欲死又无门,法律不许安乐死。
“慢慢地老去”,这是求长寿呢!现在虽然有许多求长寿之道的书籍、理论,但求长寿总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不是你想求就求得到的。因此,愿望归愿望,还是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才是最为要紧的。而“快快地死去”,也不过是一种愿望,你想速死速朽,上帝不让你呢!偏要让你有长长的病痛、长长的郁闷、愁苦,让你熬到“油干灯草尽”。这种例子多了去。
想到了陈丹燕的《香港没了伍先生》。
“这十年里,我去香港总是匆忙,但我总与伍先生一起过了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他来酒店接了我,然后我们一起去一个地方。”
“和伍先生在一起逛香港,对我是非常愉快的经验。一是因为他清新开阔的视角……二是他懂得吃……三是他有上海先生的风度……”
伍先生不久前还打电话来,问她夏天会不会回国,要是回去了,应该要见面,谈谈《良友》在大陆复刊的事。而《良友》回大陆,一直是伍先生向往的事。谁料,没过多久,正是夕阳灿烂的黄昏,听到了伍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掂量着伍先生的去世。为我想,是心中突然空了一块。但对伍先生来说,这样的骤然离开是他的福气,逃避了缠绵病榻的苦楚。他这一世人,做得有情有义,有智慧有享受,真是没有白做。”
我完全同意陈丹燕的观念。伍先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