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海浪美如花 弄潮真好汉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1-15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是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但对这个词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的,据说有二百二十多种,可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也不可能强求统一。
  我认为,文化是人化。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和运用的文化。海派文化,是上海人民创造和运用的地域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都在继续发展着。
  人类世界没有也不可能有与人无关的所谓文化。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决不是仅从单纯的文化角度讲的,而是与人的生命、人格、价值、权利、尊严和自由息息相关的,抽空了“人”的诸多内涵,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
  上海这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是大自然神奇的手,使之逐渐淤积成新的滩涂陆地,所以有上海滩之称,而且面积可谓与时俱增,至今还在“长大”。
  先民们来到海滩以捕捞谋生,随滩涂湿地渐长而跟着东进,捕捞者们早晨会相互招呼:“上海啰!”到了海滩边,推船下水时又会招呼:“下海啰!”因而有了上海村、下海村两个地名,据史载上海村在十六铺附近,至今还有座下海庙呢……
  考古工作者在青浦崧泽遗址发现了“上海第一人”的头盖骨,专家认为,这位就是上海人的老祖宗,年龄在25到30岁,当时已经算是长寿了。而在松江广富林遗址,只发现了一些来自北方的人的遗物,如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至今还未发现墓葬。由此可见,上海人的老祖宗从一开始就都是移民。上海文化起源,无论马家浜文化或崧泽文化,都具有移民文化特质。
  徐光启是上海人杰出的先贤,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成中文的《几何原本》前六卷,1607年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他为“国家富强,使天下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生活而不懈努力,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杰出人物……
  1840年开埠以来,上海在中国文化中,作为一个地域文化迅速崛起,在全国领风气之先,其鲜明特点是:现代性和中西合璧,集中表现为海派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境界不断提升,工作作风和处事态度都在发展进步,历来勇于并善于闯海、弄潮的上海人,越来越彰显其共同特点:大气也会“小气”,聪明而又高明,既勇于改革也善于创新,既注重合群又巧于合力,还能沉着应对种种挑战和风险!
勇于并善于闯海、弄潮的上海人,越来越可爱可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