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馋痨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1-15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馋”字的形状有点难看相,馋嘴名声更不好听。不过有人说,“馋”和食欲是相通的,一个人肚子饿了,又见到了好味道,谁又不馋呢?
  当然,馋得过分就不好;吃相难看,更被人看不起。上海话里的“馋痨病”,鄙视的就是这个。
  “痨”这个字现在见得少了。上世纪早些时,“痨”是常用字。中医称结核病为“痨”。“痨病”还一度特指肺病。我母亲解放初曾经在“防痨协会”工作,后改为“肺病防治协会”,从中就可看出“痨”与肺病的关系。其实“痨”不止于肺,还有肠痨、骨痨,妇女病当中还有“干血痨”。
  现在,“馋”也变成“痨”了!这两句上海话造得够恶客的。“馋”明明不是病,却把它跟“痨”和“病”组在一道,这里面是不是还有诅咒的成分呢?我看是有的。
  上海人生活考究,做派文雅,对贪嘴的、吃相难看的人,最看不入眼。所以,上海话里跟“馋”字搭配的,没有一个好字,除“馋痨”和“馋痨病”外,直指贪嘴客的,还有“馋痞”“馋痨痞”“馋痨鬼”等。你看,“鬼”是非人,“痞”是坏人,一个人要是太馋了,真是要命。
  曾有人说,“馋痞”和“馋痨痞”,是否应写为“馋胚”和“馋痨胚”?从上海话发音看,是可以的。不过,我在郊区曾听到,农民骂手脚不干净的人为“贼胚”,骂滥吃滥用的人为“烂料胚”,这个“胚”字,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