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里的“大智慧”,60年养成的习惯受益匪浅
余远震是嘉定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陆镇关工委“五老”召集人成员之一、社区老骥乐龄古诗词班老师。为了丰富宣讲的理论知识,汲取更全面多元的备课素材,他经常从报纸上剪下所需的文章,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学习。
走进余远震的书房,各类剪报分门别类整齐摆放。“怎样把握当前实事热潮,怎样把诗歌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发现了精彩的内容就要赶紧剪下来整理好。”余远震说。《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闻晨报》《应急管理报》《嘉定报》《马陆》报……他订购的报纸有十余种,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三、四份报纸。
翻开诗词诵读班的教学材料,密密麻麻的笔记之外,还有不少与诗词、作者相关的报纸剪辑。“剪报的应用要做到‘先厚再薄’收缩,再到‘由点及面’铺开。剪报是积累素材的过程,要懂得归纳总结,把厚厚的内容压薄,概括重点内容。在运用时要学以致用、灵活变通,从一个点发散到更广的面。”余远震说。比如说起辛弃疾壮词就有“将帅之才辛弃疾”的相关剪报,说起婉约词就有“锦心妙词写相思”的相关剪报。余远震认为上课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要给学员讲讲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等,才有利于大家真正理解感悟它,因此积累一些剪报素材就有用武之地了。
谈起做剪报的历程,可谓跨度甚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念初中时,余远震就养成了做剪报的习惯。“当初是为了搜集作文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后来参加高教自学考试主要围绕课程资料进行剪辑,工作后经常通过剪报收集新颖例证充实教案。”余远震说。
在关注《嘉定报》《马陆》报的同时,余远震还会关注各大报纸上有关“社会治理”的文章,结合嘉定发展实际与其他地区的好做法,参与到共谋嘉定建设的话题中来。“嘉定位于长三角节点地位,有汽车制造业的产业优势,随着智能制造升级和嘉闵线交通枢纽打通,嘉定的未来前景一片美好,作为嘉定市民我对此充满信心。”余远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