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演绎逆行而上的机场故事
随着各地驰援武汉的医疗团队陆续撤离,意味着我国国内疫情得到较好地控制。如今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严防境外输入。3月17日起,所有中外人员,凡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英国、瑞士、瑞典、比利时、挪威、荷兰、丹麦、奥利地等16个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上海作为中国联结世界的枢纽门户,每年的出入境人次与北京、广州人次之和相当。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我镇三名机关人员志愿者响应号召,自3月6日起,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守好上海“这道门”
3月6日下午,张黎华、肖奕能、瞿赟豪来到浦东国际机场,戴上N95口罩、手套、护目镜,穿上一体式防护服,这时才亲身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艰辛与不易。“口罩勒得耳朵生疼,护目镜因起雾变得模糊不清,为了节省防护装备损耗,我们也达成了共识,值守期间尽量少喝水。”瞿赟豪说道。
全市16个区的信息登记工作,统一设置在T1航站楼6号出口处的两侧。入境人员会在机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他们想前往的行政区登记处。“姓名、证件号、手机号、居住地址、是否有私家车接送、司机信息等这些情况都要逐一登记,不仅是对入境人员负责,也是对上海、对国家负责”肖奕能说道。在送入境人员上车离开机场时,肖奕能也嘱咐司机要做好个人防护。
营造“家”的氛围
3月6日起,嘉定设立3个工作组,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医务人员和民警,奔赴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开展24小时不间断的值守工作。“我们是5班2运转,早班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晚班从晚九点到早九点。”张黎华回忆道。由于晚上入境人员相对减少,值守人员可以抽空轮流休息。
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同时让入境人员有回“嘉”的感觉,值守人员在防护服上画上了嘉定的“象征物”。马陆葡萄、南翔小笼、灯塔草莓、F1赛车场,这不仅仅是涂鸦作画,更代表着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守好“嘉”才能守住家,这是每一位值守人员的共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位80、90后机关工作人员扛起了重任,演绎逆行而上的机场故事,用实际行动守护嘉定、守护马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