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做实做细垃圾分类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12-17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能烂在地里的,要放进湿垃圾桶;不会烂的,就要放进干垃圾桶。”近日,记者走进北管村余家村民组了解到,50多岁的村民余阿姨,仅用两句话就把垃圾分类的要点讲清楚了。
    今年8月,北管村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工作,率先在余家、姚家、吴家村民组进行试点。随后,全镇各村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今年,我镇新增垃圾分类小区82个,目前已做到130个居住小区、11个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不仅大部分居民能牢记垃圾分类的规范,准确进行垃圾投放,商户们也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了全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前期,我们安排了各村民组组长在点位上向村民宣传普及,激发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包桥村村主任严岚介绍,“为了保证将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到户,村民组组长特意选取了傍晚、节假日时间,进行入户宣传。”“能卖拿去卖,有毒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包桥村排练室里村民们正在专心地排练。据严岚介绍,为了让村民快速学会分类,村里编了一套分类“口诀”,而这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演出也将于明年上演。
    为了加强宣传氛围,形成垃圾分类的热潮,今年,我镇每月在公共场所、商业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至少一次。同时借助“暖乡”队伍之力,开展面对面的上门宣传;借助周四义务劳动,开展垃圾分类进店铺宣传;借助学校之力,对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如何让垃圾分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此,各村、社区做足了文章。北管村在强化日常监督的基础上,细化完善了各项工作的考评制度,把考核细化到村民组长、分拣员、志愿者3支队伍。同时,把垃圾分类的情况纳入“五星家庭”“美丽庭院”的评选当中。而包桥村将于今年年底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的要求纳入其中。“我们还将设立红绿榜,分类情况好的家庭贴上绿色标签,分类情况不好的家庭贴上红标签,每天公布在村里,大家比一比评一评,互相监督一起进步。”严岚如是说。此外,包桥村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入千家万户。按照五人为一组的形式(2名分拣员、1名村民组组长、1名物业网格员、1名平安志愿者),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组编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分拣员进行二次分拣;村民组组长、平安志愿者定期进家入户宣传讲解;物业网格员在垃圾桶边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为让垃圾分类各个处理环节更加明确、有效,全镇各村、社区完善配齐了垃圾收运处置的基本设施。今年,我镇对新增分类的82个小区、11个村的垃圾点位、垃圾箱房进行了改造,共计310个,配置分类收运车10辆。同时,对环卫作业车辆进行了垃圾分类标识更新。北管村引进了3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通过手机软件与设备连接后,村民投放的塑料、金属、纺织物等可回收物,可以自动称重,并对部分回收物进行计价返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将逐步应用于其余十个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