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海的节奏更一致了
笔者居住的小区,是一个“处处见白首”的老龄化社区。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老人。今年4月,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委和物业公司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老人。
在这一工作的推广上,老人的优点是听话,缺点是记性差些。所以,居委和物业公司联手举办了培训班,对老人进行了半小时培训,还在现场示范了怎么进行垃圾分类和投放。现在的垃圾箱房,共有四扇大门:黑色门投干垃圾,棕色门投湿垃圾,蓝色门投可回收物,红色门投有害垃圾。每扇门上,还写明垃圾具体种类,还画上卡通标识,生动形象,清晰明了。老人们很满意,也很配合。
倒是年轻人随随便便,又不注意学习,还不愿参加培训,有时垃圾投放就做得不如他们的长辈。
目前,我们小区的生活垃圾,在“源头分类”的基础上,定时定点投放规定为:每天上午7:30-9:30,下午4:30-7:00。每次投放完毕,居民可以取得积分,一天两次积分,每天20分,一个月可以积600分,价值相当于54元人民币,可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取生活用品。
当然,大多数业主并不在乎这点生活用品,他们只觉得,这件事政府做得对,居委和物业做得辛苦;在实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自己跟这个城市更贴近了,跟上海的节奏也更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