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10-22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报了足球,因为我经常和姥爷一起看足球比赛。”“我报了机器人,希望能跟老师一起搭出会动的东西。”“我报了围棋,因为上学期的围棋课老师表扬了我。”日前,在双丁路幼儿园一楼多功能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课幼儿招募活动正在进行。招募中,老师摆摊介绍课程,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投出自己的志愿卡。
    和上学期一样,这次,大(三)班的张翌轩第一志愿还是选择围棋,“因为我觉得老师讲得好有趣。”他十分得意地告诉记者,学过围棋后,“我跟小朋友下,赢了二十几次。跟爸爸妈妈下,赢了三十几次。”张翌轩的同班同学李云来,第一志愿选择的是搭搭乐,“我听老师说,这是新出来的课,我想试试看。”
    人气最高的课,可能要数足球了,老师数了数收到的志愿卡:“今天共有76位小朋友报了足球,其中10位还是女生。”卢晏东是中(一)班的学生,今年第一次参加招募,他的第一志愿是足球:“我喜欢看足球比赛”,他边说边演示:“足球运动员总是跑着跑着,踢——嘣!跑着跑着,踢——嘣!”“那你想做前锋还是想做守门员?”老师问。“我不想做守门员,球踢过来我会被砸到。”现场最热闹的,是机器人的摊位,被小朋友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因为这里不但有一个会跳街舞的机器人,还有用乐高积木拼搭成的弓箭,可供小朋友体验。“我想在上课时和老师一起搭出会动的东西。”一位小朋友在“面试”时告诉老师。
    这样的微课,在双丁路幼儿园已开设4年,目前已形成小提琴、葫芦丝、围棋、陶艺、烘焙、沪语、平衡车等20个科目,免费供中大班幼儿体验。双丁路幼儿园园长潘晓敏告诉记者,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学校发现很多家长都有个头疼的难题:花钱报了班,孩子不愿上。分析原因,要么兴趣班是家长选的,没尊重孩子意愿,要么孩子年龄小兴趣不稳定,容易半途而废,“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体验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凸显幼儿个性发展。”
    这么多科目,师资怎么解决?幼儿家长张赫和乔倩都是小提琴老师,他们主动提出,为幼儿提供小提琴公益课程。学校老师朱骁锷是本地人,可开设沪语班。“我们还通过社区推荐资源和学校出资外聘专家的形式,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程。”潘晓敏说。
    通过每周一次的微课,不少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吴徐恺在幼儿园中班时参加了小提琴课程,“有段时间他曾经想放弃,但是这段时间过去后,他开始真正爱上了小提琴。”妈妈吴桂香说。如今,吴徐恺已是白银路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前些天,妈妈给他报了个正式的小提琴班,又买了一把新琴,“晚上饭都不吃,说要先练琴。”一刻都停不下来的周墨,原先是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调皮鬼,他在微课中选择了足球。现在,就读德富路小学的他已是校队守门员,成为教练着力培养的两个种子选手之一。
    尽管自己的孩子已经从双丁路幼儿园毕业两年了,乔倩还在继续着她在幼儿园的小提琴课:“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这是我们一直想要告诉孩子的,而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