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底线约束
市委书记李强在年初进行的一次调研中强调:“要牢牢把握底线约束,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不能因为各种困难和理由去突破底线。”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经常进行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底线约束,也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前一阶段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底线思维推动我们认识了城市管理的若干本质,其中一个就是:城市管理必须讲究底线。越过底线的行为,就是违法,就要列入坚决整治之列。如“五违”中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突破了上海建设发展的“四条底线”;又如小区中存在的违法建筑,影响了城市景观,影响了居住环境,影响了邻居生活,也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境地,那就必须在“无违小区”的创建中,努力加以整治。
事实证明,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守住“四条底线”打响了保卫战,不仅消除了隐患,而且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至于“四必”——“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其原则也大致如此。
学习北京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我们也看到了“把握底线约束”的力量。如北京的环境整治,要求做到“十无”,分别是: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列入整治范围的,都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说它们突破了“群众容忍的底线”和“城市形象的底线”,毫不为过。
牢牢把握底线约束,既有助于推进城市环境整治,也有利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住城市建设管理的成果,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