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瘦弱的身体撑起了一片葡萄园
马陆葡萄闻名遐迩,口感甘甜清香,颗粒晶莹饱满,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大裕村的葡萄种植园,有许多家农户,有“半路出家”的、也有重操旧业的,种植葡萄的时间都在十年以上,可谓是得心应手。一年一年坚持下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8月8日上午九点,胡雪英在家里忙着装箱。她小心翼翼地摆放着每一串葡萄,从不短斤缺两这是作为一个农户最基本的诚信。记者跟着胡雪英来到葡萄园,昨天晚上暴雨突袭,泥泞的泥土沾满了胡雪英的鞋子。她拿着剪刀和篮子,剪之前先观察一下葡萄的颜色,“我种葡萄种了十几年了,看一眼葡萄的颜色就知道能不能采”,胡雪英如是说。胡雪英的老公是建筑工人,对种葡萄的事可谓是“一窍不通”,因此,家里葡萄园的事情都落在了胡雪英一个人身上。虽然采摘葡萄帮不上忙,但老公每天都为胡雪英准备好一日三餐,成为了胡雪英坚实的后盾。胡雪英承担着11亩地的工作量,到了葡萄种植的季节,她要挖沟、施肥、剪枝、套袋,但她从不说苦。小姐妹有空来帮她采葡萄、装箱,她都十分感激。玫瑰、巨峰、醉金香、金手指、阳光玫瑰、里扎马特等品种一应俱全,每条葡萄藤对应的葡萄品种,胡雪英都了如指掌。68岁的她干劲十足,拎着一篮葡萄径直走回家里,放下葡萄又开始装箱,在家和葡萄园两地不停往返。从市区特地来胡雪英家买葡萄的张女士是老顾客了,她告诉记者,胡雪英的葡萄品种多、葡萄甜,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都很放心。
1988年,重庆妹子何容背井离乡来到马陆,在企业里做了近10年的流水线。后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管晓明,以前从没接触过葡萄的她2006年开始学着种葡萄。刚开始两个人种半亩地,当时葡萄卖2块5一斤,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那时候卖葡萄不像现在,可以自己上门取,也可以快递配送,那时何容和老公一人一辆自行车骑两三个小时到长宁区去卖葡萄,她说:“我们不怕没有销路,只要质量好肯定能卖掉。”在2008年以前都是露天种植,有一年下了一个月的雨,葡萄全烂了,就想到大棚种植。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现在两个人承包了23亩地。提到最辛苦的时期,何容说是修葡萄粒子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等葡萄比黄豆小一点的时候就要开始修,都是天还没亮带着矿灯修的,有时候凌晨起来修要修到中午11点钟。为了让葡萄长得好看、饱满,葡萄都是用鸽粪和羊粪做成的有机肥料施肥的,同时要剪掉一半的葡萄粒子并保持个头大小及分散位置均匀。因为和老公一起种,所以再苦也能一起熬过来,虽然现在苦尽甘来,但何容仍然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为了让顾客能一如既往地吃到甘甜的葡萄,她始终坚守着这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