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海派文化 他把家变成了“博物馆”
走进居民王省的家,一幅幅用实木装裱起来的书法、水墨画映入眼帘。卧室里,红色的老式电视机静静地搁置在木桌上却没有一点灰尘,电视机上平放着一块透明的塑料板,王省告诉记者,这是电视机放大板。在以前,电视机最大只有14寸,那些买不起14寸电视机却又想看大屏幕的上海人民就发明了电视机放大板,用塑料制成既节约成本,又不易摔坏。
卧室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实木床,床尾有两块高高竖起的挡板,两条腾云驾雾的龙被刻画在挡板外侧,栩栩如生。红白相间的床单铺盖在床褥上,这是卧室里除去红色电视机最出挑的家具单品。“我出生的时候睡在这张床上,现在我孙子也睡在这张床上,我们家好几代人都用过这张床,这条被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应该是最鲜活的文化传承了。”王省如是说道。当记者在感慨实木床做工精湛时,王省打趣道:“这个床是对床,可以分开的。夫妻吵架的话就分床睡,两边的床头柜可以放在床的中间,现在并在一起说明我们夫妻俩感情不错。”
书桌上,一台锈迹斑斑的上海本土品牌华生电风扇倚靠在墙上,红木算盘“躺”在他的身边。电扇虽然年代久远,但插上电还能继续使用。这个红木算盘是王省的母亲一直使用的,王省介绍说,他的母亲可以左右手同时用算盘算数,如果左右对称,就说明结果是正确的。压在玻璃下的“吴县购货券”几个字格外醒目,红底白字的“抓革命,促生产”字样也为这张购货券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王省的名字是祖父取的,来源于《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祖父写的“三省”二字仍高高地悬挂在卧室内,时刻提醒着王省祖父对自己的殷切期望。王省的祖父年轻时在上海滩略有名气,凭着自学的英语能够顺利地和外国人打交道,在当时就与上海的高层和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十分熟悉,因此家里也有不少中西合璧的藏品。百年前的皮质GUCCI包让商家一度想用最新款的产品与之交换,收购回去;一套12个茶杯,杯子是中国的,茶托是西方的,每个茶杯把手上刻有一个阿拉伯数字,为了防止客人一多而拿错杯子;琴箱和一般的木制箱子外观并无两样,可以放被子和书画等物品。唯一不同的是,琴箱借鉴了西方家具的打开方式即从侧面拉开,拿取东西会方便很多,在那个年代实属少见。
面对即将要到来的退休生活,王省也已经做好了打算:每年和家人出去旅游、琴棋书画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记者在王省的书桌上发现了已经完工的水墨画,细腻的画工和颜色的搭配完全看不出是一个绘画新手。“这都是跟社区里的老师学的”,王省说道。据社区工作人员顾婉瑜介绍,作为一名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王省对于社区举办的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前段时间王老师带着他的收藏品到社区里来为居民讲述海派文化的故事,大家都觉得很新鲜,也为社区里的很多年轻党员上了一堂课。”
王省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传播着上海人的海派文化,他对海派文化的理解只有八个字:精致、包容、推陈出新。海派文化不拒绝任何一种文化,它可以自我吸收,融会贯通,并且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特色。它也不会停滞不前,它会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对家里的收藏品和海派文化的传承,王省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上海派文化,能够传承海派文化,放大了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我觉得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加深的,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想把这些收藏品都捐到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派文化,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