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拉拉扯扯”抖空竹 传统技艺悦身心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3-20 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提起抖空竹,不少人都说没听过,但是一说“扯铃”,大家就明白了。抖空竹,也叫扯铃,是中国传统技艺,这项原本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传统技艺,如今却是越来越少见了。而在我镇,就有一支抖空竹队伍。7位平均年龄65岁的阿姨从“零基础”开始,通过三年的学习、练习,小小的空竹在她们手中抖出了大花样。

2014年初,镇文体中心打算组建一支抖空竹队伍,各村、社区的文体干部发动辖区内的文体爱好者报名。“抖空竹是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不知道,你去报名了不就知道了。”队员邵世英当时就是这样带着好奇心报了名。

2014年4月,培训班开班了。第一堂课吸引了60、70名文体爱好者前来参加,可谓盛况空前。玩抖空竹也是有讲究的。两个大拇指微微用力抵住两根棒,力大了手不灵活,力小了没法掌握平衡。“大家都是‘零基础’,有的连看都没看到过。练了四节课,空竹才算勉强‘抖’了起来。” 邵世英告诉记者, “头两节课,大家抖空竹的时间少,捡空竹的时间多。抖了没两下就掉了,不少队员就放弃了。”开班没多久,队员一下子减少到了7名。

看着越来越少的队员,邵世英和队员陈正英也开始动摇了。“我们还去吗?人越来越少了。”邵世英想了想说:“去吧。我俩再不去,队伍就只有5名队员了,就散了。”就这样,剩下的7名队员互相打气鼓励、互相交流学习,他们约定:一个也不能少。

半年后,队员们终于摸到了点门道,慢慢地开始学动作了。2015年年头,这支队伍第一次登上了我镇“我们的村晚”舞台,队员们抖着空竹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一转、一抖,一抛,一接,五颜六色的空竹飞舞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伴着或高或低的“嗡嗡”空响,队员们不断变换着脚步,娴熟地抖动手中的细棍。在她们手中,一个个空竹就像是有了灵性,可以自由地前后旋转纷飞,一个个精彩的动作,不断引来阵阵喝彩。之后的每场演出总是获得满堂彩。

村民严英每次看到队员们表演或训练就说:“像杂技一样,太好看了。本来老年人手脚就不灵活了,还能抖得这么好,实在是不容易,这都是真本事!”邵世英的小孙子看到奶奶抖空竹,也兴致勃勃地跟着邵世英学。如今,小小年纪的他也能完成抛、接等简单的动作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周二下午,队员们都集中在一起练习两个半小时。平日里只要有空,队员们在家也练。“学了3年了,我觉得最难的动作是捞月。抛、接、抖,一连串动作我足足练了5个多月才熟练。”队员吴逸说,“抖空竹有70、80套花样动作,我们现在才学了20多套,而每一套都要练习2、3个月才能掌握。”

去年11月,队长高龙英不小心撞伤了肩部。绑了50天的绑带一解开,高龙英就和队员们一起练习了。“马上就要上‘村晚’了,演出队形都排好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整支队伍。”高龙英如是说。尽管手抬起来还是很疼,但是高龙英还是坚持到“村晚”演出结束。

这几天,队员们正在挑选音乐,为明年的“村晚”做准备。队长高龙英说,每年上“村晚”的节目都会有新花样,今年,打算加入腿穿、手穿、推车等新动作。   

685d1c89b42e4174a8d973583f73b6d3.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