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即某些重点指标权重很大,在考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票否决”往往产生严厉的倒逼效应,对推动工作确实会起到某些作用。
如以往文明单位评选中,“一票否决”的制度就很厉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刑事犯罪”、“单位发生重大火灾等严重事故”、“劣质产品曝光产生重大影响”等,都是“一票否决”的依据。“一票否决”针对的,都是一些重大的难题。正因为有了“一票否决”的压力,使得这些方面的工作更加谨慎,底线分明、责任如山,促进了创建的积极性。
后来鉴于某些地方“一票否决”呈泛滥之势,目前“一票否决”的使用就越来越慎重了。但“一票否决”反映的治理之难,依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时刻警惕。如“安全”和“质量”两件大事,就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是工作不到位,出了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事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跟“市文明”“全国文明”的称号还相符吗?所以说,在这两方面“一票否决”的做法,还是有着重大的警醒作用。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局部,实则全部。“创城”中有关“一票否决”的内容,值得大家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