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敢战、善战、能战、胜战 ——九论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9-30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经过长征之后,红军人数已不足4万。不少士兵手里,还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大刀长矛。这时,日军仗着后方年产百万吨钢铁,早已把先进武器装备到了牙齿。最典型的例子是:平型关战役一打响,许多八路军战士还是第一次看到,世界上竟还有坦克、装甲车这样的“铁家伙”!

就在这种悬殊的武器对比中,我军敢以最原始的刀枪,跟日军展开“刺刀见红”的肉搏。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血与火,终于锻炼出一支“敢战、善战、能战、胜战”的部队。几十年后我们经历过“全民皆兵”,毛主席倡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其实这一精神状态,当年已有雏形。

不怕难、不怕战、不怕死,从长征时期开始,就成为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但这只是事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在不怕死的同时,敢战、善战、能战、胜战,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说起红军,人们最常用的形容词是“英勇善战”。这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却又是一个最准确的形容词。因为红军敢打仗,所以全军上下都在思考怎么打仗;这支军队,就逐步从“敢战”走进了“能战”“善战”的境界。抗战全面爆发后,各地创造“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更是写下了中国军民能战善战的多彩篇章。

韩正书记今年6月底在“五违四必”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说:“想干事,就能想出很多办法;不想干事,就会找出很多理由。工作信心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比过去更艰巨更复杂,更需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但有个道理是一样的:干部只有“想干事”,才会动脑筋、出计谋,逐渐练成一支“能干事”“善干事”的队伍。红军走过的这条成功之路,值得我们永远走下去。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