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领导干部要清醒坚定 ——八论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9-13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长征年代,以及随后长时间的战争年代,是一个充满了硝烟和苦难的年代,也是一个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猛将必发于卒伍”,成千上万个骁勇战将,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尖兵。

杨得志将军师出太行时,队伍只有百余人;但5年之后,他和战友们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经拥有人口2000万,其时他仅28岁;另一位将军杨成武,以一场激战迫使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谢在太行山上”,这时他才25岁;长征时期担任师政委的刘亚楼,在平津战役中立下军令状,30小时拿下天津城,结果提前1小时攻克天津;10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第一任空军司令,年仅39岁……

读者一定注意到,上文各例都提及了将军的年龄。笔者是要以此证明,党领导下的人民事业,是何等的生机勃勃;对中华爱国青年来说,又具有何等的吸引力!年轻人从一腔热血,逐步成长为成熟的领导干部,这既是事业的感召,也是精神的感召。

如果有人因为共产党的英雄年轻,就把他们看成是“莽撞小子”,那是看走眼了。党史军史告诉我们: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最有出息、最敢打仗的战将,也是最善于从书本上、从战场上学习的聪明人。大量战例表明,这些“发于卒伍”的“猛将”,既坚定得“可怕”,也清醒得“可怕”。他们渴望胜利与突破,但他们更爱惜战友和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正如一位战略家所说:成功的将军,必定属于那些冷静的思考者。

谈起红军长征,人们总是热血沸腾;静下心来思考,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韩正书记在市委十二次全会上要求:“领导干部要清醒坚定。”我们既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更要进入他们临战不惧、冷静多思的精神境界,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圆满完成党交付的光荣使命。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