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难、不懈怠、不退缩 ——七论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开国上将李天佑,当年在红三军团任5师师长时,年仅20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李天佑任主力团团长。平型关大战一开始,他就担当正面进攻任务,与日本精锐部队进行白刃拼杀。谁能想到,这位23岁的年轻团长,身上已经有了6处战伤!
陈锡联将军比李天佑还要年轻。他担任红色方面军11师政委时,只有19岁。他指挥八路军129师769团夜袭阳明堡,一举击毁敌机24架。又有谁知道,这位年轻战将已有四次负重伤的痛苦经历,几次与死神距离仅咫尺之遥。
军史上有这样一组数据:红军长征中,重要战役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达74里!
前有天险,后有敌军围追堵截;一日接一日的饥饿、寒冷,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支撑红军将士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让李天佑、陈锡联这样满身是伤的军人,一次次走上战场与敌正面交锋?
斯大林在《悼列宁》时这样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并不是说,共产党员真是一群“钢筋铁骨、刀枪不入”的人,而是说,这群面对党旗宣誓过的先进分子,有着为人民事业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有着面对严酷现实,不畏难、不懈怠、不退缩的钢铁意志。正因为如此,世上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把他们压倒。
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与战争年代比起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任重道远,群众对我们的期待,比过去更加殷切。正因为如此,市委书记韩正在市委十二次全会提倡的“不畏难、不懈怠、不退缩”的精神状态,依然是我们要打造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