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 上海市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9-06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自 2013年开始“等第制”评价就在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从今年新学期开始,“等第制”将逐步覆盖小学的所有年级,取消100分制的评分体系,不再以分数考量学生的表现。

9月1日,记者来到马陆小学,马陆小学育英校区部长徐琴告诉记者:“多年来,马陆小学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中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条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等第制’评价体系。”

学校特别设计了一本《马小精灵成长之旅评价手册》,从入学起,为每一位学生全方位记录成长足迹。从评价手册中可见,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习惯和成果3个维度展开。以语文学科为例,评价内容包括“识字”、“拼音”、“朗读”、“表达”4个方面,以星星数评定学习表现,在综合评定中,融入马陆本土文化特色——马陆葡萄,按照星星数总和,以紫优、绿胜、橙进的葡萄形象评定。

“等第制评价在一二年级中已经施行得较为成熟,且正在摸索自身特色。”徐琴说。比如,学校为低年级学生“期末考试”精心设计了“奇思妙想——读句猜谜”、“神机妙算——限时口算”、“慧眼识珠——认读单词”等活动,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自然、音乐等学科知识能力的评价融于一体。活动中,学生们跳跳、唱唱,读读、背背、说说、算算、摆摆、想想,争得闯关“星星”。精心设计的游园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

今后,孩子学得好不好,不再由考试分数说话,而是由教师在日常观察、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过程记录、表现性任务中进行“打分”。“打分”不再是100分制,而是由A、B、C、D或者相应的等第制评价所代替,而这将帮助老师和家长更清楚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等,避免“分分计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