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联手 马陆篾竹编织走向传承创新之路
元宵刚过,马陆篾竹编织培训班在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如期开课。嘉定新城(马陆镇)文体中心、众芳社区和艺源非遗手工艺术传承中心三方联手,从传承人、传统技艺、创新设计,到培训场地、活动经费等一一落实保障,全力推动马陆篾竹编织走向传承创新之路。
薛其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陆篾竹”的代表人物,当仁不让,他是此次培训班的授课老师。老薛今年72岁,土生土长的马陆众芳人,自幼随父母学习篾编,拥有一手傲人的篾织技艺。他能独自完成断料、设计、开竹、劈篾、织底、扣筐、劈羌、刨角羌、撑条固定、凿眼、扎筐到后期修饰等十多道繁琐工序。其编织的作品立体感强,手感润滑,兼具实用和艺术性。面对篾竹编织后继乏人,老薛尽管年岁已高,却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他告诉记者:“从伲村里家家会做,到现在小年轻都不高兴学,没几个人会了。这项手艺要是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失传了,非常可惜!”为了教好徒弟,老薛还特意备了课,准备了许多劈篾练习用的小竹段,让学徒们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首批篾竹编织培训班一共有5名学徒,小杜是其中之一。“我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最关键的是我喜爱篾竹编织,我一定会把它发扬光大!”小杜信心满满。
位于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的“艺源非遗手工艺术传承中心”此次提供培训场地,中心致力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创新。据中心负责人付永康介绍,该中心已设有雕版、刺绣、玉雕、草编、银饰五个工作室,此次三方合作,新开设篾竹编织培训,目的就是想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心为此还专门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手,准备后期在篾竹编织的创新设计方面提供相应的艺术指导,使这项民间传统工艺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为马陆非遗保护单位,镇文体中心历年来一直坚持组织开展相关的非遗保护工作和具体活动。结合今年开设的培训班,镇文体中心除了承担相关的培训等经费,还将组织各类篾竹编织展示、观摩活动。素有篾竹村美誉的众芳社区则在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上,将在社区内成立薛其华篾竹编织工作室,把社区内会篾竹编织的老人们汇聚在一起,积累保存下一些篾竹制品,同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篾竹编织的队伍中来。
据了解,马陆篾竹编织技艺源于明末清初,传承300多年,能工巧匠辈出,编织的篾竹制品也从单一的生产、生活用品发展到兼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制品。2007年,马陆篾竹编织被确认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并在2009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