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社区依托“V爱志愿者” 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希望社区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区西南角,2013年11月成立,管辖3.02平方公里,辖区内已建成11个住宅小区,建筑户数5781户,4个居委筹建组。按照管辖面积相当于半个静安区了。辖区内,有在建工地、居住小区、幼儿园、医院、写字楼和商场等,管理任务繁重,但只有25人的社工队伍。“社区层面不只管围墙内,围墙外也管,这是一副真真切切的重担,必须挑起来,但人员缺口就在那,怎么办?所以是社会管理的重任倒逼着我们建立一支强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希望社区副主任朱顺解释道。
“V爱”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希望社区成立之初,社区就号召各筹建组广挖社区人才,组建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汇聚起来,就叫“V爱志愿者”。“V”是英文volunteer的缩写,也是中文“微”的谐音,意为微小的爱。“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分类管理、精准服务才能发挥志愿者的最大效用,”希望社区副主任印玲说道。社区根据志愿者的特长,量身定制各种服务,其中包括禁毒、反邪教宣传、防电信诈骗、国家安全宣传、平安志愿者巡逻等等44项服务。2014年以来,“V爱志愿者”共出动3664人次,参与了458次志愿服务活动,总服务时间达到10992个小时。“如果把总服务时间换算成社工的工作时间,每个社工就得实行“5+2”的工作模式了,在希望社区,说‘V爱志愿者’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一点也不为过。”希望社区党总支书记封时跃感慨道。
“V爱志愿者”的互补优势
希望社区的志愿者构成中,白领阶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学历高,社会参与意识强,相较于传统老社区志愿者多由老年人参与的现状,希望社区有着一支活力四射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既活跃于微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线上的治安宣传,也积极参与处理社区的突发情况。今年夏季,一场暴雨使辖区内多个路段积水严重,志愿者们利用网络平台不断为居民提供实时路况。与年轻志愿者队伍所互补的是一支全天候待命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充裕的退休时间让社区成为了24小时服务的“不打烊”社区。同时,他们的经验优势也有力地帮助社区平安建设,希望社区的平安建设合理化建议中,90%是由年长志愿者提出的。在封时跃眼中,“‘V爱志愿者’是我们社区的宝。这支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正成为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最重要的载体。”
从领受任务到自我管理的转变
目前,希望社区注册志愿者有145人,其中党员志愿者48人,占到三成多。社区把志愿者队伍分为五类:红色心愿社、橙色活力社、黄色平安社、绿色希望社、蓝色艺术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志愿者,用“母鸡带小鸡”的方式来引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提升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综治社工费钟绘说:“现在,居民都会主动发现小区里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社区党员唐萍发现小区居民大多有晚饭后散步和夜跑的习惯,她向社区工作委员会提议开展居民志愿巡逻,并积极号召大家一起加入志愿巡逻的队伍。目前,这项工作涉及居民区5个,时间固定为每天晚上6时至8时。上岗时,志愿者身着马甲,手执小型喇叭,既巡逻小区安全又宣传文明遛狗等理念,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