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树、心愿箱、微信平台 我镇架起民情民意“高速公路”
“楼上业主的空调管老化滴水,沟通无果,希望居委会和物业帮忙处理一下。”“我家后窗正对着小区建筑垃圾堆放点,平日里灰尘太大,不敢开窗。希望尽快将该垃圾堆放点搬离。”“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希望能介绍一份工作。”……这些都是嘉定新城(马陆镇)各村、社区通过心愿树、心愿箱和微信平台收集到的民情民意。
查民情、顺民意、暖民心、集民智、听民声、解民困,今年8月,嘉定新城(马陆镇)各村、社区都“种下”了心愿树、安装了心愿箱,不少单位还开通了微信平台,为畅通民情民意筑起了“高速公路”。
“自8月初以来,小区的心愿树上共有8个心愿,已经实现了7个,还剩一个正在处理中。”天马小区居委会干部严美丽介绍。
走进天马小区居委会多功能室,一棵绿色的心愿树格外吸引眼球,粘贴在心愿树上的一张张便利贴,便是居民许下的一个个心愿。“这是一位独居老人的心愿:他觉得自己很孤独,希望有人能经常陪他聊天;这位老伯伯不会用燃气充值卡,希望有人教他使用……”严美丽一一介绍着这些心愿,“居民把心愿挂在心愿树上,小区的党员和热心居民看到后,主动认领这些心愿,帮助这些有需要的居民实现他们的心愿。”
今年80多岁的朱老伯是一位独居老人,膝下无子,非常孤独。他在心愿树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有人陪他聊聊天。热心居民朱庆云看到后,认领了他的心愿。朱庆云主动和朱老伯结对,只要一有空,他就陪朱老伯聊聊天,和他讲讲小区里的新鲜事、有趣事,并帮朱老伯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
严美丽告诉记者,天马小区内住着不少独居老人,平日里比较孤独,因此,希望有人能陪陪自己是不少独居老人的心愿。目前,已经有6位热心居民和独居老人结对,完成了他们许下的心愿。
大裕村村委会门口安装了一个绿色的心愿箱,许下的是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承诺。
“家门口的路面损坏了,坑洼严重,要尽快修建。”“我想参观嘉源海艺术中心。”“我家门前的公共垃圾桶坏了,应该换个新的。”“我平日里行动不便,需要有人为我上门理发。”“家里的抽水马桶坏了,自己修了几次也没修好,能不能帮忙修理一下。” ……这些心愿有举手之劳的小事,也有需要村委会多方协调才能解决的“大事”。但是,无论村民心愿的大小,反映的不仅是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更是对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据大裕村村干部袁丽萍介绍,每周五村干部将心愿箱内的心愿全部拿出来整理,周一村两委班子会议上进行讨论。根据心愿的轻重缓急安排落实,对于一些村里落实不了的心愿则记录在案,并和上级部门协商处理。8月以来,大裕村共收到村民的心愿26个,帮助村民实现心愿22个,收获的是村民满满的信任和理解。
想反映问题,但是又不想去村(居)委会,有没有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随着不少村、社区纷纷开通了微信平台,居民表达民意的方法再添一条“快车道”。
希望社区于2013年12月开通微信平台,近2年的时间,通过该平台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80余个,已妥善解决的达175个。
“我们社区住着不少年轻白领,平日里没时间来社区反映情况。自开通了希望社区微信平台后,居民反映情况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希望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葛孝静告诉记者。
今年4月底,居民徐先生通过微信平台反映,云屏路、麦积路路口有不少私家车停在草坪上,破坏了绿化,并拍了现场照片,通过微信平台上传到社区。社区干部收到后,当天赶到现场勘查核实,随即联系了镇城建部门。两天后,草坪前安装了两根隔离桩,遏制了乱停车的行为。
5月初,居民徐先生又通过微信平台反映,云屏路上有一根电线杆倒在桥面上多日,无人处理,出行的居民要跨过电线杆,尤其是晚上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干部当天就到现场勘查,并联系了相关单位处理。第二天,电线杆就被搬走了。
几天后,徐先生再次通过微信平台反映,云屏路上部分盲道缺失,成了“断头”盲道。社区干部看到徐先生发来的现场照片后,立刻和新城公司沟通协商。年内,该盲道将被“打通”。
徐先生说:“通过微信平台,不仅可以随时反映情况,而且可以上传现场照片,非常方便、快捷。不过,让自己保持这份热情的,是社区干部的工作效率。反映的问题一般不出三天就处理完毕,处理不了的问题,社区干部也会通过微信告知原因,第一时间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