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化综合执法机构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知识问答
一、问:非法音像制品如何鉴别?
答:1.看包装、版号等事项。即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是否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音像制品的版号、出版时间、著作权人等事项;进口音像制品,还应当标明进口批准文号。无上述事项为涉嫌非法音像制品。
2.看音像制品是否标有“激光数码存储片来源识别码”,简称“SID”码。如出现“无码”、“烫码”、“磨码”等情况,应初步认定为非法音像制品。
3.看进货、发行渠道。经营者不能说明进货渠道,提供有关进货单据的音像制品,多为涉嫌非法音像制品。
二、问:进口音像制品真伪如何鉴别?
答:凡“打孔”、“锯口”的进口音像制品制成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CD片“激光数码存储片来源识别码”正版是大写的,若是手写体的多为涉嫌非法音像制品。
三、问:国内出版音像制品真伪如何鉴别?
答:1.价格参考。非法音像制品的成本较低,不法分子又急于在短时间内将非法音像制品脱手,所以价格明显比同同样的正版音像制品价格低。
2.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识别。凡国家批准的音像制品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都必须标示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没有标明编码的国内出版的音像制品,多为涉嫌非法音像制品。
3.音像出版单位的识别。凡光盘表面或彩封未标明音像出版单位的音像制品,多为非法音像制品;标明非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多为非法音像制品;编造不存在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多为非法音像制品。
4.烫码、磨码。所谓烫码,就是故意烫掉盘片内圈的生产线留下的SID编码;所谓磨码,就是故意磨掉盘片内圈的生产线留下的SID编码。这类音像制品是正规的光盘复制企业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增加复制的音像制品,因为怕追查故意将SID编码烫掉、磨掉,这类音像制品多为违法音像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