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的大宏村老党员老杨
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每天骑着电瓶车在全村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穿行,他就是大宏村老党员杨永良。作为一个扎根农村基层30多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杨永良走进村宅民户,走到田间地头,走入工地棚舍,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老杨”。
退休前,老杨是大宏村的农业副主任。作为农业工作的负责人,不仅要熟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还要吃得了苦。在葡萄种植时期,老杨顶着烈日在全村100多户种植户的葡萄棚里穿梭,除了了解大家的种植情况外,更为葡萄销售出谋划策。在春种秋收时节,当年年近花甲的老杨亲自开着拖拉机,冲在生产第一线。不少村民劝老杨:“耕地这种事情就不要亲自去了,外面请人来耕也花不了多少钱。”老杨却说:“我是农业干部,更是一名党员,这种苦活累活,干部应该带头干。再说,自己干既放心,又能节省不少开销。”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人的干劲也足了,每年村里的粮食生产任务都提前完成。
老杨不仅负责农业生产,村里的实事工程他也操着心。近年来,在A30高速公路动迁、村属标准厂房改建、村宅硬件设施改造等大小工程现场,都能看到老杨忙碌的身影。村里计划对原自然村宅内的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村领导原打算外包给工程队干,但是老杨不答应。在他看来,包给工程队干虽然能省力,但是费用高。而且对村宅自来水管网不熟悉的话,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他拍着胸脯对领导说:“我们自己组建队伍,一定能干好!”在他的带领下,这项原计划耗资200万的工程项目,愣是节约了40万元就完成了。而为了这个工程,老杨放弃了休息时间天天到现场监工,协调施工时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村干部们开玩笑地说老杨有点“抠”,集体资产总想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老杨却说:“集体资产就是村里每个人的资产,我们每个人都有勤俭持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