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农机能手 今日物业达人
提起普陀区的徐虎,大家都知道。而在嘉定新城(马陆镇),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徐虎”,他就是马陆居委物业组长王良奎。
年轻时,王良奎是马陆村机务队的团支部书记。干劲足、能吃苦,别人花三年才能掌握的操作技巧,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了然于胸,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拖拉机、插秧机、拔秧机、收割机……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修都难不倒他,也因此,王良奎成了当时马陆镇的“名人”。
由于王良奎勤思考、爱钻研,他身上还有一项“专利技术”。在使用收割机时,收割机的拨禾轮在滚动时经常会缠进麦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手使劲将缠绕进去的麦秆扯出来,费时费力。王良奎想了个办法,将拨禾轮用电焊接高15厘米,这样,麦秆就不会缠绕进去了,效率显著提高。如今,提起这项“专利”,不少上了年纪的马陆农民还会记得,竖起大拇指夸他“有一手”。
70年代,王良奎因为技术过关、有探索创新精神,担任了上海农机协会理事,并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变迁,王良奎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转行干起了物业管理。为了尽快上手新工作,他虚心求教、钻研技术,不断掌握技巧和积累经验。如今,担任马陆居委物业组长的他,主要负责吴杨小区、南金马、北金马、马陆新村小区4个居民小区,服务居民近千户。
“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就要不怕脏、不怕累。”王良奎坦言,“每年两次冲刷粪管是最累最脏的活。”粪管内积压的大量粪便由于太厚,用消防龙头根本就冲不走。老王必须在钢带头上包一个蛇皮袋,然后用手使劲拉钢带的另一头,像拖把一样把粪便拖进化粪池。“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不说,衣服上、手上沾满了粪便,臭气熏天。即便洗了澡,也感觉有味道。”老王说。
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11点许,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老王和同事两人正在值班室值班(值班人员必须负责整个马陆地区的物业服务)。这时,育苑小区的一户居民打来电话求助,称家里下起了“小雨”。老王和同事立刻穿上雨衣、骑着电瓶车赶去抢修。走进该住户家中,老王发现天花板在不停地滴水,他马上判断是屋顶出了问题。于是,他和同事俩人冒着大风大雨爬上了湿滑的屋顶,发现屋顶上的积水足有25厘米深。经过一番勘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屋顶上的天沟被垃圾堵塞,老王立刻卷起袖子,用手把天沟里的垃圾掏干净。从屋顶上下来的时候,老王和同事两人已经全身湿透。“当时又是天黑,又是下雨,穿着雨鞋打滑了几次。要是一不小心从4楼屋顶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老王坦言。老王的同事说:“老王这是用生命在工作啊!”
“干物业服务这一行,24小时全年无休。一个电话,就必须放下手头的事,赶到现场抢修。”老王说。去年12月凌晨2点,老王正在家里休息,一个抢修电话把他叫了出去。马陆新村的一户居民半夜发现客厅天花板漏水。老王赶到现场一看,地板上已经积了2厘米深的积水。老王来到了二楼的居民家中,发现是该居民卫生间的三角阀断裂,老王立刻切断了总阀。第二天,带上新的三角阀前来更换。回到家中,已经是凌晨4点了。“半夜抢修的事情是家常便饭了。尤其是值班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睡个囫囵觉。”老王说。
“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后,老王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喜欢动脑子。我们物业组有一个专用工具,就是老王‘发明’的。”老王的同事说。工作中,老王发现,居民家的三角阀经常断裂,断进去的部分必须凿墙才能取出来。从破墙取阀到恢复原样,往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老王经过仔细琢磨,自己在砂轮机上反复打磨,最终研发了一个长约8厘米、三角头的专用工具。“用这个类似螺丝刀的工具顶在三角阀上,上面的牙齿咬合住,只用短短5分钟,就能把断在里面的三角阀拧出来,既不破坏装修,又非常省力。”老王说。
在王良奎的带领下,他的物业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镇物业技能比赛中,马陆居委物业获得消防小组第一名、消防灭火第一名、水电工操作第三名、智力竞赛第二名等好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赞扬,收获更多的却是老百姓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