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聚焦政务>详细内容

推行“3+2”模式 居委会自治能力显著提升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4-21 13:00 浏览次数: 【字体:

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可如今,它所担负的角色却往往被人揶揄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小政府”,承担的任务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自治组织的职能范围。针对这一现象,嘉定新城(马陆镇)通过在石冈社区设立试点,率先推行居委会“3+2”模式。通过半年的运行,3+2>5,成效显著,形成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模式。
居委会“3+2”模式,即居委会由3名专职社工和2名本小区的退休、具有一定威望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组成。这两名居民通过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居委会‘3+2’模式,通过提高居委会成员中属地居民的比例,从而让居委会成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居民,确保居委会成员最大程度上反映居民诉求、代表居民权益,切实履行、促进和发展居委会自治职能。”石冈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莉娟告诉记者,“作为试点的石冈社区封周一坊居委会和德立居委会,通过‘3+2’的模式,已经尝到了甜头。”
德立居委会由3名专职社工和郭金城、陈琴珍两位兼职委员组成。郭金城今年69岁,退休前担任《嘉兴日报》的责编,热心公益、处事公道,在居民中颇有威望,满票当选为兼职委员。担任委员后,郭大叔就成了“老娘舅”、“灭火员”。居民发生口角、有了矛盾,郭大叔出面调解,总能圆满解决。3月中旬,紫提湾小区一户居民在公共区域内乱堆物,既影响了环境卫生,又妨碍了居民正常通行。周围邻居对此颇有微词。郭大叔来到该户居民家中,看到一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和一个4、5岁的孩子,就说:“你把这些东西都堆在自家门前,不等于把细菌都往自家赶吗?对孙女的健康也是有影响的。”中年妇女不买账,“我们在农村都是这样堆在门前的,不碍事!”“我们现在是住在上海这座大城市了,一些农村的生活习惯不能带到城里。要融入这座城市,不仅是居住在这里,更要从行为上和这座大城市相符。”郭大叔将道理娓娓道来,该居民终于答应将堆物处理干净。几天后,该居民的儿子特意到居委会道谢:“我们劝了妈妈好几次。她脾气倔,就是不听,也起过争执。郭大叔说话在理,说了一次,就改正了。不仅化解了邻里矛盾,也为我们化解了家庭矛盾。”
“兼职委员是居民自己选出来的‘草根领导’,所以他们更容易融入居民,居民也愿意听他们讲话。”德立居委会书记、主任汪英坦言。
除了在协调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矛盾中起到了“调解器”的作用,兼职委员还是居委会的“千里眼”、“顺风耳”。
德立居委会兼职委员陈琴珍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时间,时刻绷紧一根弦,小区里一有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和耳朵。不久前,陈琴珍在散步时看到,有一户居民正在砌墙。仔细一看,该住户似乎想把公共绿地圈进自家院子。第二天,陈琴珍立刻汇报了该情况。居委会联合物业公司一起上门,要求该户居民自行整改。最后,该户居民在物业的帮助下一起将绿化恢复原样。
“兼职委员都是本小区的居民,不管是休息时间还是上班时间,他们都在小区里走动,看的、听的比我们多,可以帮助居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小区动态。”汪英告诉记者。
新城内的居民以年轻白领居多,白天上班没空去居委会办事,晚上下班又找不到居委会,怎么办?人口信息采集,白天居民上班,晚上居委会下班,怎么采?有了兼职委员,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封周一坊居委会兼职委员李建妹负责人口信息的更新。每天晚饭后,她就走家串户地上门了解并采集居民的基本情况。小区里有人反映扰民,李建妹就等居民下了班,上门了解情况。“有了兼职委员,居委会就相当于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弥补了居委会下班后的空白。有什么紧急事,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到场帮忙处理。”封周一坊居委会书记、主任龚丽芳说道。
由于兼职委员都是居民中说话有分量、有威信的居民,因此他们非常有号召力。居委会组织活动、招募志愿者队伍,他们振臂一呼,不少居民就积极响应。在封周一坊居委会兼职委员王阿宝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义工队伍和睦邻点活动中来。小区的睦邻点也从一个发展到如今的四个,以前大家在一起下棋、打牌,活动单一,现在周一到周日全部排满,跳舞、唱歌、做手工、听讲座,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加的居民也是越来越多。在创城过程中,兼职委员更是发动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德立居委会兼职委员陈琴珍利用开展文体活动的机会,号召居民在散步时一起捡垃圾、搞卫生,不仅做公益,而且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而德立居委会的志愿者队伍也从2013年的12名增加到如今的50多名。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