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WF4307000-2020-00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年05月25日 文 号: 新城管委(马府)〔2020〕48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街镇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人民政府

新城管委(马府)〔2020〕48号

批转嘉定新城(马陆镇)地区管理办公室关于 《2020年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5-25 浏览次数: 【字体:

各村、社区、马东园区、直属公司、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

嘉定新城(马陆镇)地区管理办公室关于《2020年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工作要点》,经嘉定新城管委会(马陆镇政府)研究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予以认真落实。

 

 

嘉定新城管理委员会

                             嘉定区马陆镇人民政府

2020年5月25日

 

 

 

2020年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工作要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镇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深化产城融合、落实精细管理”两大核心任务,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深化社区共营实践发展,全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社区有颜值更有温度、干部有担当更有作为,全面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共营的社区治理体系

(一)加强党建嵌入引领,构建社区共营实践框架。以“同心共治体”为基础,整合行政、执法等力量进小区,形成齐抓共管的居民区综合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围绕“结构性嵌入”、“参与式共建”、“协商式共治”、“整体性共享”规范“镇-社区-居筹”三级联席会议召开,推动社区共营治理模式,有效融合政府硬性管理与居民软性自治两种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主体间的合作互动机制和可持续推动的社区韧性发展机制,推动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二)突出镇管社区优势,提升区域共建共治能级。以区域党建为保障,健全和落实社区代表会议和社区委员会制度,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共治议题合作治理机制,依托专项工作组积极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工作共联、管理共助、环境共治、安全共管、文明共创的共建新举措,直面治理顽疾和应对新时期新发展新变化。

(三)完善居筹治理体系,探索区块全域深度治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架构。及时梳理社区治理工作短板,依托社区小管家,探索区块全域深度治理模式,将社区划分成若干区块,每个区块由一名社区工作者(小管家)总负责,整合社区内的各类力量(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小区能人、网格员等),开展多维度(资源、信息、服务)深度治理,打造有机有序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二、聚焦项目提质,释放民主协商的居民自治能量

(一)强化制度规范的带动功能。进一步健全社区“四项制度”、“三会”制度、管家议事会等制度,有序开展民主协商与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居务公开栏更新,积极推进居务公开规范运作,健全“职能部门-镇管社区-社区监督委员会”三级社区居务监督组织架构,完善运作机制,强化指导监督,确保居务公开程序依法、内容透明。夯实居委会下属专业工作委员会的实体化运作机制,提高居民自治的实效。

(二)明确自治项目的实效导向。聚焦分类治理的“三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对接居民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托“社区日”等睦邻活动载体,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自治项目,共同解决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等突出问题,形成居民自觉遵守的生活规范。每个居筹至少有1个自治项目在持续地操作执行,不断强化项目的参与性、可行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影响性。

(三)提升自治项目的推进保障。完善We家社区共营自治项目理事会建设,镇、社区层面优化“一办三团”架构(办公室、领导团、顾问团、议事团),建立课题交办、分片联系等制度,加强社区共营思想政治建设、过程跟踪指导、社区互联互动、基本经费保障等顶层支持。各居民区多元化建立“一会一组”(社区自治联合会、自治项目小组),由居民区党支部牵头,集结居委、物业、社区自组织、社区骨干能人和居民代表等,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推进项目落实落细。

(四)探索社区空间的更新再造。以微干预、微治理、微更新为抓手,引导居民从生活需求出发,通过社区问题的查找、更新方案的共商、政策理念的共宣、居民动员的共参、监督实施的共担、活动组织的共议、空间更新的共护,充分整合社区居民的力量和社会资源,有序开展社区微空间的更新,实现众智众创和共建共享。选取金地世家试点探索“社区中心”建设,逐步将原有的居委办公和居民活动功能单一的空间,拓展成为党建引领、政府服务、社区办公、居民议事、社群互动多功能叠加的共享生活空间,探索和创新政府公共资源供给与居民自治主动发力相融合的空间运营模式,设计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群体的活动连结,提升居民公共意识,打造满足全年龄段社区居民使用的共享生活空间。

三、提升管服力度,夯实规范有序的社区基础建设

(一)加强“后疫情”时期社区常态管理。认真总结社区疫情防控的经验和不足,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居委分类管理为基础,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完善小区信息资源排摸、巡查发现报告等日常管理机制,探索“后疫情”时期基层自治路径,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二)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对接工作。按照《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6),做好对新建住宅小区社区居委会用房接管、验收、移交、产权登记等工作。按照有利于开展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做好新建住宅小区前期筹建、居委新建等工作,年内预计新成立3家居委会,落实门头、科室牌、居务公开等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社区居筹工作经费保障。全面落实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万元,居民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5万元,对规模较大、管理难度大的社区居委会适当增加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规模超过2000户的社区居委会,每增加1户每年核拨工作经费100元,同时建立与社会总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建立健全“费随事转”的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四)做好社区及民生综合保险。继续做好2020年社区综合保险、民生综合保险签约和理赔等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小区公开栏、显示屏、黑板报、宣传折页、海报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知晓率,确保符合条件出险人家庭享受政府实事工程的惠民成果。

(五)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启用。结合2018-2020邻里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秋霞坊、梦之缘、恒大、天琴宇4个邻里中心建设工作。

四、坚持人才驱动,培育各有所长的基层工作队伍

(一)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管理。持续优化社工职业化体系,配合组织部门配足配强居筹社工,落实社工的招聘录用审核、考核评价、薪酬待遇、典型推优等工作。指导社区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男女比例进行合理配备,努力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以“优能”社工成长计划为主导,对新进的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开展入门实务知识培训,对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做好业务知识继续教育轮训,继续鼓励社工积极参加专业资格考试,逐步提高社工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记录“社工日志”、完善社区居委会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制度、探索工作日错时上班制度等,持续优化社工作风建设。

(二)健全治理人才培训体系。持续完善“四微”(微讲坛、微讲堂、微讲课、微讲座)培育机制,组织社工、自治骨干等积极参与区镇各类动力营造工作坊、协商沙龙、社区论坛等培训活动。指导各社区、居委做好专委会、楼组长等社区自治骨干队伍的常规培训。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在试点社区开展全年自治陪伴课程,逐步提高社区各类自组织和自治骨干参与社区治理理念和意识,引导居民理性、有序开展协商,处理社区矛盾。不断拓展睦邻点、睦邻活动内涵、形式,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各类组织中,逐步建立健全自组织运作规约,积极引导活动型团队向功能型团队转变。

(三)加大社区队伍表彰激励。落实好区、镇优秀社区居委会和优秀社区工作者、自治骨干等评选活动,宣传社区典型事迹和优秀社区工作法,树立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五、注重调研提炼,实现多路径的工作成果转化

(一)聚焦课题研究,推动品牌建设。对基层创新性工作做好调研、指导、总结、提炼,以专项课题形式,提炼优秀社区工作法,总结创新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有辐射意义的经验和工作方法,通过现场会、研讨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阶段性成果总结和汇报。

(二)聚焦一居一品,展现基层特色。指导各居委结合自身特色,通过项目推进的方式,深化“一居一品”品牌影响力,探索打造一批物业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协商自治型特色小区,通过社区开放日、新时代百姓讲习学堂等不同形式,加强社区间互动交流和互助学习。

(三)聚焦精准宣传,强化信息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上报数量和质量的考核机制,健全社区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工作案例等发现、收集渠道。结合不同社区、不同人群实际特点,通过微信、“扫楼”等不同形式,及时宣传社区建设工作动态、经验成果,切实提高社区工作影响力。


2020年48号批转嘉定新城(马陆镇)地区管理办公室关于《2020年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工作要点》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