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

马陆塘畔

  • 居委会的服务台前,站着一位年轻人,约30岁左右,举止十分温顺,在静静地等着。小区里居住的大多是我们村上拆迁的乡亲,多数都能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也都面熟,但这小伙子我却不认识。社工茅阿姨在接待完一位居民之后,就接待他。...
    2017-06-16
  • 作为女性,大概极少有不爱花的。穿的是花衣裳,戴的是花头箍,有雅致的案头置花供草,便是再无情调的家庭主妇,碰到有逛公园的机会,也总有几张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照片。古往今来,女人的时尚中爱花大概是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吧。机缘巧合...
    2017-06-16
  • 那些年我家没房,就到虹桥那里,租了农民的房子住。这样赁屋而居的人家还不少,派出所归类为“住在农村的居民户”,简称“农居”;相对而言,住在镇上的租赁户,就简称“镇居”。“农居”是块“夹心饼干”,身份有些尴尬:说是“城里...
    2017-06-16
  • 正端午佳节,举国同庆,互祝安康。忽然朱朱从崇明发来消息,问我前几天在哪里买到了桑椹,我告诉她:在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她说,去不了了,只好去看看熏衣草了!到崇明,我也想去看桑园看熏衣草还有生长藏红花的地方(也许你不知道极具...
    2017-06-16
  • 那一天我要出差。出差不是出国,即便出国,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可朝发而夕至,夕至而朝归,淡了许多离情别绪。所以,现代送别几乎没有什么都门怅饮、灞桥折柳之类的玩意儿,不要说诗,连三句半顺口溜也没有一句。看来,有时候,文明的...
    2017-06-07
  • ‘春天大地是蜂房,蜜蜂飞了出来。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诗人旁白:春天的别一种姿势。 弹吉它的音乐老师她抱着一个月亮,彩色的月光从她的手指间流出,湿了一地亮晶晶的星星……诗人旁白:暗喻成就此诗:月亮:吉它:星星:小朋友的...
    2017-06-07
  • 今年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葛秋栋兄送来了一迭厚厚的书稿,共六十一篇散文,这是他在数十年辛勤创作的全部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看着看着,我陷入了沉思,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与秋栋交往的一幕幕……我与秋栋结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
    2017-06-07
  • 天气晴朗的日子上海的云在天空中懒懒地舒展着,它的样子是不着边际的,不在人间的 起风的日子,云的形状开始变化一会儿像绵羊,一会儿像马,被风追得满地跑这个时候的云,像蘸了水的药棉,会把人心里的污垢擦拭得干干净净 偶尔,在...
    2017-05-23
  • 在城区媒体工作时,有许多年,每当上面有人来区里调研、视察,有关部门便通知我去拍照片。说心里话,这活儿棘手得狠。首先,为了不给领导同志的工作和安全保卫带来影响,我们这些地方上的拍摄者,工作常常会受到有关方面的干扰和限制...
    2017-05-23
  • 上海地方小、开销大,要安顿下来并有所发展,实在不容易。所以上海人欣赏“活络头”,看不起“死板板”的“老实头”。而做个“活络头”,日常就要鉴貌辨色,碰着什么人说什么话,渐次造就了上海话的丰富、多变与婉转。这一点,在有关...
    2017-05-23
首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尾页 共1085条信息/共109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