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亲历马陆希望经济城成立与发展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06-21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不由得想起改革开放之初,自己在马陆镇一段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历程,如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1990年,我在嘉定县任乡镇企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当时,马陆这个全国闻名乡的经济出现了一些低迷状态,上海县的马桥乡已远远超越了马陆。此时孟建柱同志到嘉定任县委书记,经县委常委集体研究决定,让我到马陆乡任党委书记,我深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马陆1958年就对外开放,国内外知名度很高,要重振马陆雄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一到马陆,我和党委一班人就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使马陆经济尽快走出低谷,重振马陆雄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一下子让我们有了方向,“发展才是硬道理,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我们总结了过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变自身投资发展为引进外来资金发展,集中精力、人力、财力,大手笔搭建好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吸引国际资本、国内资本汇集马陆。

      当时,我们在总结上海希望饲料公司这个成功的民营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广泛调研,准备筹划一个让非公经济能大展宏图的大舞台——私营经济城。当时提出要大力支持私营经济发展是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正当我们心里想干,又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要来马陆视察工作。当时我已把其他汇报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们要办私营经济城的事要不要汇报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豁出去,汇报了,请领导把把关。

      1993年7月24日,吴邦国同志一行来到马陆,在会见厅里,我一边汇报工作,一边看着邦国书记笑容满面的高兴模样,内心的顾虑一下就没了。我马上转口汇报说:“邦国书记,马陆现在集体经济发展还可以,外资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国有与集体联办企业也不少,我们党委、政府还想准备发展私营经济,使马陆能成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企业、民营与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我们计划建造一个希望私营经济城”。吴邦国书记说:“好啊!”他肯定了我的想法,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吴邦国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上海的民营经济落后了,在全国发展比较慢的,排名在全国排倒数第七位,是不是我们上海的计划经济太厉害了?”他又说:“今后国家改革开放最终是让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营都能共同发展起来。你们为上海带个头,把上海的私营经济也搞上去,你们划出一块好的土地出来让私营企业来发展,政策要优惠,服务要到位”。大家听了都热烈地鼓掌起来。

      我马上提出一个请求,请吴邦国同志为希望城题写城名,他欣然答应,高兴地挥毫题写。当正欲落笔写“私营”两个字的时候,有位随行人员讲,“私营”两个字就不要写了罢。吴邦国同志提着笔顿了一下,说:“私营两个字不写没有特色,经济城多得很”。接着毅然写下了“私营”这两个字!吴邦国同志这种胆略和远见深深地鼓舞了我们。

      于是,一座以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为目标的经济园区“希望私营经济城”就横空出世了!希望城从一开始几个人、几十万资金起家,克服重重阻力和难以想像的困难,逐步从小到大,越办越兴旺。开始只有几家企业,后来发展到一万多家企业,真可谓万商云集,经济迅猛增长,实现了经济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马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名列于上海郊区的前列。之后,上海希望私营经济城模式不断发展,嘉定区发展到三十多家,上海发展到二百多家,上海的民营经济也就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