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迎春花开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04-24 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些特别,在大家都觉得春天该来的时候,电视里却连续发出寒潮黄色警报……给人的感觉春天离我们还是那么遥远!然后,天公还是坚持踏着季节的脚步,唤来几回春风、带回几场春雨,硬是把一股股寒流赶走。人们在冷冷的春风春雨中感到了春天的丝丝暖意。素有“东风第一枝”美誉的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别看它静静地站立在大路旁、水塘边不起眼、不张扬,每年都是它早早地、悄悄的前来报春。迎春花是百花之中最活泼的精灵,名副其实是迎接春天的花!  

 迎春花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腰带,这是一个十分恰当赞美,满枝的小黄花真似一条金带子。它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我们办公大楼前面那座腰子型水池边就有一大片。颀长的枝条,迎风摇曳,先是翠绿的叶片,倒映在清清的水池中,常常与蓝天上的白云缠绕在一起舞动,迎着春风春雨生长,捧出一串串黄色的小花,连成一条长长金黄色的花带,有意无意间招来人们观赏留恋。

今年的迎春花又悄悄地开了,开得热烈兴旺,每天中饭之后,同事们三五成群来到水池边散步、赏花、看水中的倒影……一群小鱼也前来凑热闹,嬉戏追逐,是在追寻心里那个最美丽的梦吧。“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宋代刘琦中《东厅书迎春》的赞赏很有道理,有人说迎春花可以与梅花媲美,看来并非妄论。迎春花的花期长达三四个月,确实能与百花共芬芳,常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被统称为“雪中四友”。

迎春花在我国早有栽培观赏利用的历史。白居易《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曲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说明唐代已用于园林与私家花园观赏。据说迎春花的枝、叶、花都能入药,有消肿解毒的功效。白居易还有一首《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中赞迎春花:“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花园里开黄花的植物不多,迎春花以珍稀的风采展现人前,在春寒中独秀一方、独树一帜,品格超然,实在难能可贵。北宋晏殊《迎春花》:“浅艳侔莺羽,纤条结兔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他把花的颜色比作黄莺的羽毛,枝条比作纤柔的兔丝,用花的早开去诮他花的迟放,仅用二十个字把迎春花特点写尽了。刘敞《迎春花》是一首赞叹之诗,说桃李迎春不过是浪得虚名:“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清代赵执信的《嘲迎春花》写道:“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 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作者称赞迎春花敢与梅花、菊花比高低的风骨。

迎春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尧舜时,帝王舜叫大臣鲧带领人们治水,结果没有治好。鲧死了,他的儿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担。禹寻找水路,在涂山遇到了一位姑娘,这姑娘给治水的人们烧水做饭,帮他们指点水源。大禹很感激姑娘,这姑娘也很喜欢禹,两人就成了亲。禹因为忙于治水婚后几天就分开了。姑娘送了一程又一程,来到一座山岭上,禹就对妻子说:“你再送也要分别!我不治好水,是不会回头的。”姑娘含泪对禹说:“你走吧,我站在这里,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回到我身边。”临别,大禹把束腰的荆藤解下送给姑娘。姑娘摸着那条荆藤腰带,说:“你走吧,我就站在这里等,一直等到洪水治平,荆藤开花,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再团聚。”

大禹离别姑娘带领众人踏遍九州,开挖河道。几年以后,江河疏通,洪水归海,庄稼茂盛,人民安居乐业。大禹高兴地连夜赶回来,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他远远就看见姑娘手中举着那束荆藤,还站在那座高山上等他,可是,当他走到眼前一看,原来那姑娘早已变成了石像。原来,大禹走后,姑娘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站立在山岭上不愿走开。后来,草锥子穿透了她双脚,草籽儿在她身上发了芽,生了根,她还是手举荆藤在瞭望。慢慢地姑娘就变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也与荆藤长在了一起,后来荆藤又长出了新的枝条。大禹呼唤着心爱的姑娘,泪水洒落在石像上,霎那间,荆藤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小花儿……大禹为了纪念心爱的姑娘,就给这荆藤花儿起名叫“迎春花”。

每当我看到迎春花儿开,就会想到这个凄美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事业与爱情的美丽传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事业摆在首位;姑娘为了支持大禹治水、激励丈夫成功归来,也永不离开山岭!我有时觉得伟大事业与忠贞爱情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痛苦,最好是两者都不要偏废,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