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咪
我喜欢猫咪,那是因为我出身在农村,小时候老屋里老鼠多,到了晚上都是老鼠的天下,给他们下鼠药、安鼠夹都无济于事,只有养了猫咪才算把它们镇住。
去年,小外甥在家里养了一只不会捉老鼠的宠物猫,我嘴上不说心里想 不会捉老鼠的猫养了没意思。谁知时间一长,我的看法就改变了。猫咪很可爱,黄白相间的皮毛光滑靓丽,动作敏捷,活泼可爱,脾气极好。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人的时候目光柔和,虽没有亲昵、也没有嗔怪;不会有凶狠的仇视,也不会去攻击别人,温柔敦厚得就像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猫咪的率真、可爱,使家里人都喜欢它,跟猫咪在一起会觉得心情放松、愉悦,完全不像平时跟有些人在一起需要小心应对,说话时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有时还会感到局促不安……每当你一天上班回来只要一开门,它就会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你,或是喵呜的叫一声算是跟你打了招呼,有时也会毫无反应只顾它自己睡大觉,据说这是猫咪在自己家里觉得环境熟悉、安全、放松的表现。猫咪最愉快的时间是每天晚饭后,我们把它放出笼子,它会开心得满屋子的乱跑,钻进黑暗的沙发、桌子、凳子底下去玩耍,甚至还要去聞(嗅)臭袜子的味道……把整个屋子闹得天翻地覆。看来,人就是贱,家里没有小孩子的吵闹有时也会觉得太冷清、太无聊,猫咪正好给大家填补了这个空白,或许这也是一种乐趣吧。
今年四月,猫咪的一条腿受伤了,外甥带它去看医生,吃了宠物医院的药,腿没治好却把肠胃吃坏了。猫咪又吐又拉,命垂一线,无奈之下,只得去上海大医院。医院竟然给猫咪挂了10来天的点滴,把一家人着急得、心疼得不得了,猫咪住院期间,他们几个年轻人轮流着往市医院跑。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真把它当作家里的第六位人员了。猫咪治好了,一家人都很高兴,更使我欣慰的是让我看到了几个年轻人对猫咪的责任,办事的责任,对一个生命尊重与热爱!
猫咪的一生只有一二十年,它生活一年相等于人类六七年。从前,乡下我家的一只猫咪养了十来年,就是一位老年人了。一天,猫咪跑出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老祖母说猫咪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开头我将信将疑,结果任凭家人怎么寻找也没有找回来。猫咪真的死了吗?我觉得猫咪死得很神秘、很凄美,也很潇洒、很崇高!我不知道其他猫咪是否也一样?不过,现在的宠物猫一生都被主人关着,如果有出走的想法也做不到了。前不久,我还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报道,有一位女士的宠物死了,主人为它购了墓地、树了墓碑,挥泪送别。我想要是宠物也像人一样了,国家土地部门不是更加睡不着觉了!
想起了王元化先生
□硕华
日前,琼瑶女士对自己的身后事处置态度用书信的形式写给她的至爱亲朋,内容一经披露,引起不少读者关注,网络、报刊纷纷给予点赞。赏读之余不由想起了我们上海市委的老领导王元化同志。
我不认识王元化同志。之所以会在品读琼瑶女士有关生死问题的文章时会马上联想到王元化老前辈,是因为多年前王元化仙逝一年后,他的子女在追思他们父亲时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在王老先生还十分健康清醒时就告诫他的子女,大意是:当我病到丧失意识时就不要医生做无谓的抢救,不要切胸割喉,一则让我走的有尊严,二则也不要浪费可贵的医疗资源……所以当王元化同志弥留之际,领导和至爱亲朋们纷纷提出要进行抢救,而他的子女们恪守着王老的嘱咐,没有做违背王老意识清醒时所表述的那些事。
王老超脱的生死观深深地影响教育了我。年轻时手脚轻健,似乎死亡离我很远,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疾病悄然而至。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神的拥抱,我内心非常坦然。几年前一次突发急病,复原后,我觉得已有必要对后事应该有一个交待,明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于是留下一份自书遗嘱,放在所有重要文件的最上面。其要点是:“丧事一切从简。具体要求:不烧一纸,不做道场,不烧衣被,不用白布,不点香烛,放哀乐即可,灵堂挂自撰挽联。”
“当我生前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意识不清而又重病缠身时,不要作过度治疗,拒绝开胸切喉、插管子作无谓的抢救,为社会留一点资源,为我减少一点痛苦。”
“在执行这两条有非议和阻力时,把此嘱在至爱亲朋中公开宣读。”
对于生死琼瑶女士、王元化前辈都很超然,他们是名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领社会潮流值得尊重,诸如我辈平头百姓求的是身后心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