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马陆>马陆塘畔>详细内容

震川书院巡访记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5-18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如今,安亭国际汽车城名闻遐迩。在明代,安亭的归有光同样名声很大,著名文学家归有光在安亭读书论道二十余年,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一个休息天,迎着早春的寒风,驱车前往安亭巡访震川书院。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出生江苏昆山。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从小丧母,刻苦读书,9岁已能文,20岁中秀才第一,35岁中举人,但之后却久试不中。嘉靖十六年(1537),归有光结发妻子魏氏去世,后续安亭王氏,四年后迁居安亭,开始了他在嘉定漫长的讲学著述生涯。著有《冠礼》、《宗法》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他很热爱嘉定,常常以安亭人自居。

归有光读书讲学的住所称为“世美堂”,在吴淞江的支流安亭江边。世美堂西侧有荷花池、池水涟漪,池畔古木森森,院中垒石假山,曲径通幽。假山上有古亭,归有光题名“畏垒亭”,引用的是《庄子·庚桑楚》中畏垒山的典故,蕴含了他对科举考试不满的悲愤情绪。他自筑的畏垒山风光无限,特别是登上畏垒亭远眺:“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荒墟数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家里的世美堂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规模,在他的文章中这样描写:“屋数十楹,中颇宏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平时,归有光疏于交际,“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他闭门读书、著书授徒。这是他既是对中国文化的无私播扬,也是满腹才情的寄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四方学子得知归有光迁居安亭讲学,纷纷慕名而来,学生多达“数十百人”。妻子王氏勤劳贤惠,治田四十余亩,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子弟食用,让归有光能专心读书讲学。自从归有光来到安亭讲学后,嘉定文气大盛,声名鹊起。正如大学者常熟钱谦益所说:“嘉定为吴下邑,僻处东海,其地多老师宿儒,出于归太仆之门,传习其绪论”。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被收入多种语文教材,这是他18岁时草拟于昆山,迁居安亭后,曾作多次精心修改后才正式问世。可见文章得失全凭刻苦认真,每个文字传世既是作者的一片心血,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著书作文的社会责任。归有光在安亭所写的《思子亭记》,倾诉了他的失子之痛,写得低回哀怨,凄婉动人。他的《世美堂后记》,则描写了他痛失爱妻王氏的心情和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归有光以嘉定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散文名篇,如《菊窗记》、《畏垒亭记》、《栎全轩记》、《偕老堂记》、《招张贞女辞》、《张贞女狱室》、《与嘉定诸友书》、《答堂虔伯书》、《与李浩卿书》、《朱肖卿墓志铭》、《金君守斋墓志铭》等。

明嘉靖三十三年(1544),正值倭寇猖獗,处于海滨之地的嘉定首当其冲。归有光目睹倭寇对嘉定的骚扰破坏,不顾自己一介书生,不但亲自入城参与守御,还写了《备倭事略》、《御倭论》等文章。他针对倭寇的破坏性及防剿方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今天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明代中后期,太湖流域水利多年失修,特别是吴淞江淤塞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归有光在安亭悉心研究江南水利的历史和现状,亲自访问百姓,勘察三江古迹,认为太湖入海之道仅靠吴凇江,可是吴凇江河道狭窄,潮泥填淤已近淹塞,必须合力漫治。只要太湖水流畅通,其他河道即可不劳而治。他写下了《水利论》、《水利后论》、《三江图叙说》和《淞江下三图叙说》等鸿著巨篇,对吴淞江的治理提出了真知灼见,成为后来海瑞、林则徐疏竣吴凇江的重要依据。

归有光曾八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他的科考生涯,正是旧中国广大读书人士进之路艰难的真实写照。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近花甲的归有光才中了三甲进士。自此,他离开嘉定,开始了短暂的仕途生涯。授于湖州长兴知县。他为政廉明,平定怨狱,重视教化,百姓口碑很好。

不过,人们记住他的并不是官宦政绩,而是他的道德文章。清道光八年(1828),江苏巡抚陶澍十分敬重归有光,于是奏请朝廷以归有光的号“震川”为名,建立震川书院以示纪念。当时的书院选址是利用菩提寺古刹的部分地基改建而成,占地11.7亩,又让嘉定、昆山、青浦、新阳四县捐置826亩土地用做学田。同年,在震川书院东侧,还特地建筑有道光帝御书“印心石屋”匾额的因树园。其实,“印心石屋”是陶澍少年时代在家读书的书房,平时他以印心石屋主人自居。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底,道光皇帝在乾清宫第十四次召见陶澍时,十分器重这位“江南第一才子”,亲手为他的“印心石室”题匾。……陶澍把皇帝为自己的题匾挂到纪念归有光的因树园,足见陶澍对归有光敬重。园中还筑有畏垒亭、陶庵居、清晖小榭、别有洞天、留云洞、藕香深处等胜迹。道光十四年(1834),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是陶澍荐举的官员,在治理娄江、吴凇江途经安亭时,专程视察了震川书院,并撰写了楹联:“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赞颂了归有光的学识和对水利治理上的贡献。到清末,震川书院改为震川小学,如今是安亭震川中学的校园。园中有归有光读书臺等遗址,新拓的安亭老街上还有归有光的塑像,可见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了。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光大。最近安亭镇又决定在菩提寺西侧筹建归有园,得到广大人民的赞赏,这确是一件功绩德无量的好事情。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