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
多年前,与一群朋友到浙江某地摄影采风。有位哥们把大伙带到了自己从前的单位,他昔日的同事、朋友铺上了红地毯,喜洋洋列队拍着手,还拉了条醒目的大标语:“欢迎上海来的艺术家”!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属于自娱自乐玩相机的,有一半还刚刚迷上摄影,忽然都变成了“艺术家”,起初惶然,忐忑,但人多胆壮,不一会便神情泰然,雄赳赳气昂昂地直奔酒桌。没料想,干杯没几个回合,我们的过半人马就被灌醉,接二连三往洗手间跑,吐得天昏地暗,狼狈不堪!事后反省,有哥们觉得是中了“捧杀”之计,还有的自我调侃,说当了回艺术家就忘乎所以啦!
这个真实的笑话,说的是人常常经不起捧啊!
因为要面子,爱听好听的,人在世上,难免都有过被拔高、吹捧的经历,反过来呢,有时候也去瞎抬举别人。在轻松随意的社交场合,介绍他人的官衔,一般是不兴带“副”字的,遇上口无遮拦的引见人,你往往还会被临时“提拔”。一个叫得响的头衔,往往会陪你一辈子,因为它永远不会退休。至于一个人的能力、工作成绩或者人品,介绍者往往口吐莲花,一连串的溢美之词。写过几篇文章的,是著名作家,练毛笔字的,是书法家,爱涂鸦的是著名画家,开公司的是企业家。高手、大师、泰斗等等到处都是。这方面的口头发挥,人们像互称美女、帅哥一样习惯自然。只要有一点爱好、特长或吹牛皮资本,在彬彬有礼、吹吹拍拍的虚幻世界里,你不必担心没有一顶或数顶桂冠。于是,真容与假面,使人有了多种体面的身份。在出头露面的活动和聚会场合,借助相互的美言,大家赚足了面子,各得其所,“高朋”满座,蓬荜生辉!
然而,嘴耳过瘾了,心理满足了,但只要脑没进水,酒没喝醉,对逢场作戏中的“虚头”,聪明人一般是心知肚明的,既不戳穿,也不当真。戳穿了脸上不好看,当真了容易“吃药”。至于被捧的主儿,也有难处和尴尬。当场更正或否认吧,属于不看山水,让人下不了台,属于犯忌;硬着头皮默认吧,又自觉厚颜无耻。真是左右为难!好在适者生存,百炼成钢,久经沙场后,人们便逐渐学会了习惯和消受虚名,人浮在半空的时候,心安理得,坦然自若,脸儿不红心不跳。心术不正的,甚至会顺势而为,靠真假莫辨的头衔和炫目光环招摇混世。
笔者曾经到南方的深圳谋生,当时因编书、印刷业务需要,三天两头往长沙跑,火车票紧张,印刷厂委托某员工的老公、一个人称“买票大王”的,替我解决返程票。这老兄有次突然在深圳找到我,说是跑生意,钱都花光了。我安排他住下,自掏腰包好酒好菜招待,去长沙时,带他同行,一路伺候。到了广州,凭他久负盛名的神通,弄两张去往长沙的火车票应当不成问题,而他却显出很为难的模样,说票子不好弄,走不了。无奈,我陪他住了两晚星级酒店,陪他逛羊城,下馆子喝酒。两天后他总算出手,去火车站弄来了车票。我估摸着,这两张车票,要比机票还金贵几倍呀!自此以后,我宁愿从票贩子手里拿票,也不愿找别人帮忙买了。至于那位“买票大王”,听说后来神通一天不如一天,但虚名和面子死也不肯放弃。有一回,他老婆单位组织旅游,头儿托他买一批火车票,他拍胸脯夸下海口,然后在火车站售票厅里偷偷地排了一夜长队!恰巧被眼尖的熟人撞见,一时传为笑谈。
假面当了真,忘了自己是谁,兴许能风光一时,但人会活得很累。而且,假面终有一天会被撕掉,露出令人不屑的真容。何苦呢?